当前位置: 首页 > 3M安全防护知识 > 空气呼吸器应如何储存和携带?
浏览历史

空气呼吸器应如何储存和携带?

发表日期:2025-09-08    作者:3M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用品官方网站

 空气呼吸器作为应急救援与高危作业的核心防护装备,其储存与携带方式直接影响性能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。正确的储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避免部件老化或损坏;规范的携带则可确保紧急情况下快速取用,减少作业延误。因此,掌握空气呼吸器的储存要点与携带规范,是保障装备随时可用的关键。咨询热线:400-600-7758。

一、储存环境的选择与管控,筑牢空气呼吸器防护基础

空气呼吸器的储存环境需满足严格条件,以防止部件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失效。首先,储存区域应干燥通风,相对湿度控制在 40%-60% 之间,避免潮湿导致气瓶锈蚀、面罩密封圈霉变。温度需保持在 5℃-30℃,远离热源和阳光直射,防止气瓶因高温发生压力异常,或背架塑料部件老化加速。

储存空间需清洁无腐蚀性气体,远离酸碱、有机溶剂等物质,避免管路和面罩材质被腐蚀。同时,应设置专用存放架,将空气呼吸器直立放置,气瓶底部固定牢固,防止倾倒碰撞。储存区需配备温湿度计,定期记录环境数据,每月至少检查一次设备状态,确保空气呼吸器在待用状态下性能完好。

二、各部件的拆分储存规范,保障空气呼吸器组件完好

空气呼吸器长期储存时,需按部件特性拆分存放,避免相互挤压造成损坏。面罩应卸下后单独放入专用收纳袋,镜片需朝上放置,防止刮花;密封圈可涂抹少量硅基润滑剂,防止硬化,但需避免接触油脂类物质,以免影响密封性。

气瓶需保持 2MPa-5MPa 的残余压力,既能防止外界杂质进入,又可避免瓶内真空导致内壁锈蚀。减压器和管路需断开连接,用洁净布包裹接口,防止灰尘进入。背架的肩带和腰带应放松至最大长度,避免长期紧绷导致织带弹性下降。拆分储存时需做好部件标识,确保重新组装时准确匹配,减少错误安装的风险。

三、定期维护与状态检查,确保空气呼吸器随时可用

储存期间的定期维护是空气呼吸器保持性能的关键。每周需检查气瓶压力,若低于 2MPa 需及时补气,补气过程中需缓慢操作,避免气流冲击导致减压器损坏。每月需组装设备进行气密性测试,关闭气瓶阀门后观察压力表,5 分钟内压力下降不超过 0.5MPa 即为合格。

面罩的密封性能需每月测试,佩戴后关闭气瓶,深呼吸数次,若面罩内保持负压且无漏气感,则密封良好。此外,需检查背架的卡扣、调节旋钮是否灵活,管路是否有老化开裂迹象。所有检查结果需记录存档,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,确保空气呼吸器在紧急情况下 “拿得出、用得上”。

四、短途携带的安全要求,避免空气呼吸器部件受损

短途携带空气呼吸器时,需注重设备保护与便捷取用的平衡。携带前需确认气瓶阀门关闭,压力表指针归零,防止运输过程中意外漏气。背架需调整至适合携带者的尺寸,肩带和腰带收紧,避免设备晃动碰撞。

若使用手推车运输,需在推车表面铺设软垫,将空气呼吸器固定牢固,防止颠簸导致气瓶与其他硬物接触。搬运过程中动作要平稳,避免提拉管路或面罩,以免造成部件脱落。到达作业点后,需将空气呼吸器放置在干燥平整的地面,远离作业区域的热源和尖锐物体,确保随时可快速佩戴。

五、长途运输的防护措施,保障空气呼吸器性能稳定

长途运输空气呼吸器需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,降低环境变化对设备的影响。首先,需将设备放入专用防护箱,箱内用泡沫衬垫固定各部件,避免相互摩擦。气瓶需单独包装,瓶口加装保护盖,防止阀门受损。

运输过程中需避免极端温度,夏季防止暴晒,冬季避免长时间置于零下环境,防止面罩密封圈因低温硬化。运输车辆需保持平稳行驶,减少剧烈震动。到达目的地后,需立即开箱检查空气呼吸器状态,测试气密性和压力值,确认无异常后再按规范储存,避免因运输隐患影响后续使用。

六、特殊场景的携带技巧,适配空气呼吸器使用环境

在受限空间、高空作业等特殊场景,空气呼吸器的携带需适配环境特点。进入狭窄通道时,可将背架调整至紧凑状态,气瓶紧贴背部,避免与墙壁碰撞;若需攀爬,可使用专用肩带将设备固定在身体侧面,解放双手抓握安全绳。

水下作业时,需选用防水型空气呼吸器,携带时检查气瓶与背架的防水密封件,确保无松动。应急救援中,可采用双人协作携带方式,一人托举背架底部,另一人扶持气瓶,快速转移至作业点。特殊场景的携带需以 “安全、便捷、不影响设备性能” 为原则,提前演练适配动作,确保作业效率与装备安全。

空气呼吸器的储存与携带是保障其性能的重要环节,从环境管控到部件保护,从短途搬运到长途运输,每一步都需遵循规范要求。正确的操作既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又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靠发挥防护作用。使用者需结合设备特性与使用场景,将储存与携带的细节融入日常管理,让空气呼吸器始终处于最佳待用状态,为作业安全提供坚实保障。